据《人民日报》7月21日报道,福建漳州市将每月15日定为“组织部长夜谈接待日”,询民情,听民声,解民怨,排民忧。自1996年底推行这一制度以来,已连续“夜谈”18次,共接待来访来电1138人次,结办率达83%以上。今年4月份开始,漳州市委、市政府已决定全市县乡三级55个部门全面开展“夜谈”活动,把“夜谈”同平时工作结合起来,彻底转变全市各级党政机关的工作作风。读罢这则报道,令人精神为之一振。
让老百姓有个说话的地方,应该说不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。许多地方,不少领导干部都曾形式不同地推出过“领导接待日制度”。但勿庸讳言的是,很少有地方能将这一好的制度长期坚持下来,更不要说将之推广到各级各部门。以致于实际上造成一些基层干群,尤其是最基层的普通老百姓,有事儿不知向谁诉说的状况。前不久听广播电台里报道,某省有一对夫妻领养了一个孩子,为办个户口跑了22年。后来国家有关部门的领导知道并过问了这件事,才得以解决。试想,如果当地有关领导也设有并坚持“领导接待日制度”,至于让这对夫妇为这么一个在有的人看来不值得一提的小事奔波22年吗?所以我们说,其他有些地区没有做到的,正是漳州市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难能可贵之处。这种难能可贵之处正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最好诠释。
也许有的地方有的领导认为,大事还抓不过来呢,哪有空闲管这些“婆婆妈妈”的小事?然而俗话说得好:民情无大小。这些领导大概是忘记了大事由小事聚集、转化而成,小事不可小视的道理。板桥老人讲,“一枝一叶总关情”,这是很有见地的。漳州的做法表明他们深深地理解了这句话。实践也证明,他们才是老百姓真正的贴心人。
要说关心民间疾苦,其实我国古代就有很好的传统。尧、舜、禹为倾听老百姓的呼声,特地在朝廷门口立了两根大木头,让他们有话尽管说,开了开门纳谏的先河。这两根大木头也就是今天中华民族的象征——华表,我想,作为跨世纪的共产党人,今天我们更应该像漳州的领导一样,牢记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,牢记党的宗旨,以有效的措施,实际的行动,真正关心百姓的疾苦。